快来看(王小川卖的酒是真的吗)酒创夜话(一)| 系友王小川、沈思探讨贵系人创业的优势并分享创业经验,乐享资源网,

“酒创汇”,即“酒井创业汇”,名字源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九号楼(9#)宿舍,这里曾涌现出很多改变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学子们。“酒井”二字是计算机系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酒创汇”以创业投资为主题,秉承“团队就是力量,信任带来机会,传承就是意义”的理念,旨在搭建一个汇集本系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的深度沟通平台,以推动系友与系内师生的紧密合作,共同传承酒井精神。

依托“酒创汇”这个优秀的平台,我们特别推出酒创夜话系列活动,不定期邀请系友嘉宾传授他们创业投资的经验,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欢迎各位对创业、投资感兴趣的朋友们关注。(“酒创汇”会员申请条件及入会规则详见文章末)

酒创

夜话

系列活动

第一期

9月26日晚

邀请系友:王小川

王小川,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6级系友。现任搜狗CEO。他创造了有5亿多用户在使用的搜狗输入法、搜狗搜索等互联网标志性产品,并带领搜狗成长为国内用户规模第四大互联网公司。2017年11月,王小川成功带领搜狗赴美上市,成为中国人工智能第一股。

邀请系友:沈思

沈思,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7级系友。现任北京木瓜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北京小熊快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2010年入选福布斯9位值得关注的中国网络创业家之一,2012年入选《财富》(中文版)“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

Q1:(主持人)咱们系在创业方面其实是偏高端、高科技的。社会特别多元化,如果大家从事其他行业的话,有哪些优、劣势呢?

A

王小川

数据统计咱们系创业比例其实并不太高。现在信息技术发展快,我是蛮鼓励大家从自己擅长的这种高端科技领域做起,这是咱们的优势。从本行出发,今后再进入其他的行业,就能够从技术领域对业务有更多的理解,学习到行业经验,再去做相关的创业就会容易很多。我并不鼓励毕业第一天就创业,而是尽可能在工作中积攒一定优势,再去创业。我是这样的理解。

A

沈思

以自己的经历而言,我本身处于医疗制药的行业,这个行业我接触之前其实完全不懂。但咱们系的人逻辑思维会比较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也非常强,包括动手能力,在校期间咱们都得到了非常严格的训练,这使得我们在从事并不相熟的行业时也能占有优势。

我觉得咱们系的人创业的话在行业上可以说没有界限,只要你有足够的积累。劣势的话,我觉得,可能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因为大家对自己是怎样性格的人、擅长什么、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的理想状态等的理解和判断是不同的,那你认为适合自己的其实就是好的。

A

王小川

(补充)沈思的公司其实还是以技术研发突破为核心的。如果面对另外一类以营销为核心模式的公司,这类公司更多的不是理性逻辑,而是讲究对于人性的把握,甚至会跟我们原有的经验存在一些违背,那其实我们通常会吃亏一些的。

Q2:(主持人)女生在生育年龄时,如果有创业想法,应该等一等还是可以并行做?

A

沈思

简而言之,我认为是可以并行做的。不过这个话题,其实更多的是需要讨论家庭和包括personal life和这个创业的这种平衡关系。这方面女性面临的挑战其实会更多一些。

首先,生育对于绝大部分人尤其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没必要为了创业去延迟自己的人生计划,况且时间不等人。所以我建议如果有生育计划就按照计划实施,创业的话晚个一、两年,其实问题不大。

第二,无论男性女性,都需要平衡好创业与家庭的关系。若没有家庭,那创业可以趁早去做。如果有家庭,那女性可能需要生育子女、照顾子女,因此需要承担的压力和责任较多。若要创业就要提前思考清楚,一定要有一个陪伴孩子的stand time,这个是quality time,是有价值的时间。那其他的不是那么quality的时间,就可以外包,老人分担,请保姆阿姨。最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配偶对你的支持,这一点你们需要非常明确沟通才行,保证你可以兼顾事业,也能顾及到子女。

Q3:(主持人)清华这个印记,或者说贵系这个印记对于你们整个创业的路程上有什么帮助?

A

王小川

两个维度,第一:贵系人对自己普遍都有一个较高的要求、标准,做事情也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是很好的精神。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也比较偏重长期主义,不会去投机,这样对做成大事是很重要的。第二:外部来看,我认为清华学子在社会上认可度、信任度很高。很多系友、校友都在创业,有一个圈层,在关键节点若寻求帮助,大家是蛮愿意给予支持的。

A

沈思

完全同意小川。

Q4:(主持人)怎么定义合伙人?除了工作上的支持,在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占了几成?最艰难的时刻合伙人有没有帮到你们?

A

王小川

合伙人也是最近十年才有的一个概念。第一代互联网不是这样的,都是独行侠,单兵作战,不管当年的张朝阳,还是李彦宏。合伙人,在我的定义当中,就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你航行很远,可能路上别人会下船,但是合伙人再困难也不下船。你们之间是共同体,建立了一种共存亡的信念。

这样定义下的合伙人,工作中是共同体,精神上也互相帮助。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在生活层面,就是工作之外,大家互相之间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建立这样一种心有灵犀的情感,共同推进公司。

也存在一些公司合伙人只是个title,就挂个名字,拿少量股份。那么在内心当中,这就相当于一个高管,合伙人只是对外的一个名头,大概如此。

A

沈思

我会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一些。所以我与两个公司的合伙人的绝大部分交流是在工作层面上。这不代表我们的交流是浅层的,其实也是深层的。像小川刚才讲的一样,我们会想方设法去共同面临困难,去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同时,合伙人之间的分工是很明确的。你找来合伙人,大家一般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需要分工明确,才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及分歧。我比较倾向于找互补型的合伙人,大家取长补短,高效运转,而非花费过多时间在辩论、说服对方等内耗的事情上。

Q5:(主持人)川总本硕都在清华贵系,然后成为了搜狐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再创业搜狗。沈思学姐是本科清华,斯坦福读研,毕业后去了谷歌,再创业做了木瓜移动。你们一个本土一个留洋,从这个角度找几个具体的点来对比一下创业路的不同?

A

王小川

这个事儿可以先看几个case。中国互联网第一代的创业者多是从美国回来的,在那边他们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然后回国“独行侠”就开始创业了。到了第二代,就发现本土的人开始变得更加强悍,他们对于中国的经营环境、本土问题更加了解,会产生各种紧跟生活的创意,而这时期呢国外回来的会显得有些不接地气。我的大体感受就是这个会受到时代的浪潮影响。

(补充细节)如果创业本身是做像互联网这种对资源要求特别低的项目,比如你当时架个服务器,立个网站就能创业了,这种情况下,两者大概率是势均力敌的。但是当创业需要跟当地的大量资源打交道时,本土的创业者在国内拥有很强的人脉关系,所以对比出国留学的人会有一个资源平台上的优势。

我当时创建搜狗其实属于二次创业,这个模式在今天是特别少的。能对标的话,就是新浪去做了微博,或者说腾讯做了微信吧,都算内部创业的状态。但搜狗并非一个典型的做法,它是从留洋的公司里面做了一个分拆。以我个人的经历,我觉得不具有典型意义。

A

沈思

这个问题,我认为两者其实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划分。因为如今大家可选择的太多了,比如很多学生本硕阶段就可以在国外交换一两年,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了,就没有那么多的本土与外洋的界限。因此,出国在我看来跟创业其实并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我反倒会觉得出国对我个人的影响更多不是体现在创业上,而是自己的价值观上。

因为咱们中国人,从小受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价值观是有一些趋同的,包括去追求什么东西、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层面,有点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西方文化可能会更多元化一些。我有两三年基本上都是在美国人的圈子里“混迹”生活的,那个过程中我忽然发现,哦,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活。

当时在Google时我碰到一些MIT或者斯坦福毕业的非常优秀的年轻人,做完工程师或者产品经理后,他们很多人都会去追求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也并不特别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比如有一个人在Google做得非常成功,有一天突然说我决定去酒吧里弹吉他,要自己出专辑;还有另外一个人专门跑去做户外求生。当时对我的价值观冲击蛮大的,我会从他们的身上反思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生活,为什么要创业。

另外一点,国外生活可能会是一段宝贵经历。比如我进谷歌时,它还是一个创业公司,没有上市。所以那个时候做一个产品经理,我可以跟Larry Page和Sergey Brin每个星期都开几次会,然后去讨论产品,从中学到他们的想法和思考,我觉得这些都是人生的际遇。当然了,有时候这跟你出国与否关系也不大,就是一个时间点、一种奇遇,如果你这个时间点跟了马云做产品经理,那你肯定也能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出国与否与创业不完全就是挂钩的。

Q6:(主持人)现在是资本寒冬,很多创业公司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对未来也很迷茫,方向上想听听两位的见解。最近的2-3年内还有哪些科技红利可能出现或者值得关注的技术方向呢?

A

王小川

这一轮互联网的大爆发,更多只是基础上的一种建设,像互联网通讯红利的出现。其实创业本身就是享受这个红利,而不是说自己再创造这样一个红利。像BAT也好,都是互联网模式创新为核心。今后这样的红利确实是会减少的,硬件行业中间会带来一些变化。我觉得未来从手机迁移到新的设备上去,这边会有一点小机会,但是本身它的赛道小很多了。

AI这块儿资本的狂潮,现在也在退潮状态中。像我们能够看到的图像识别带来的安防,无人驾驶啊,这些东西技术壁垒高,普通人很难做。

现在我能感觉到,在互联网下沉的市场会非常厉害,往产业走,叫B+C,就B端和C端一块儿做,会有一些机会。另外就是像教育、医疗,这种大的突破是到了镇、乡、村,在这个层面,只要能把信息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那一次就可以服务十几亿人。所以下沉市场还有机会。

A

沈思

很多大成的公司都是在资本寒冬阶段创立的,因为它们押的都是大方向,创立时刚好是资本寒冬,相对竞争会少一些,对于早期的公司会好一些。所以其实,资本寒冬并不可怕,泡沫更少,能做出好东西的可能性,反而会更高。

其次,目前大家说的红利,很多都是基于互联网、手机、移动互联网上。如果这样来看的话,机会是比较小的。我这边做的是制药公司,有部分AI制药,跟大家分享一下,看能否带来启发。

我是计算机出身,几年前创业时为了拓展思维、不给自己设限,就去了硅谷一个叫singularity university的学校。这个学校主要培养年轻人、高管,其中课程里有学到世界各个领域在将来5-10年里可以极大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技术。比如有教授提过太空开采,太空组装机器人,火箭发射和卫星领域。还有关于AI、区块链、量子计算、基因技术等,都是比较新颖的技术。当时就启发我不能把思维设定在框框里,外边的世界还有很大的市场。后来,通过调研,我就把目标锁定在生物基因技术上。这是一个朝阳产业,像互联网拥有风口一个道理。基因测序的发展导致了一波公司崛起,接下来可能DNA编辑相关的、肠道菌群相关的、AI制药都会是,若能对人们的生活做出革命性的改变,那它带来的市场绝对不比现在的互联网市场小。

有计算机做基础,我自己也学了一个生物信息学的硕士,找到一个MIT生物信息学的博士,合伙做了一个公司。当然我并不是说我已经成功了,只是想说咱们其实没必要把自己非得框在互联网的圈里,外边各行业的机会是很多的。

此外,创业需要足够多的积累和调研。在资本寒冬阶段,大家可以静下心做一些沉淀,挑选喜欢的方向去做经验积累,这中间可能各种机会就到来了。

A

王小川

(补充)大体上把机会分成两种,一种是结构性的变化,也许是由市场的变化或者技术变化带来的整个环境的不同,比如说互联网的变化,我倒不觉得它是基础理论突破带来的,而是互联网铺设好了,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创造了这样一种土壤上的种子。另外一种是技术本身的突破。像生物技术的突破,你的种子会变得强大,而不是土壤变得强大了,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东西。

Q7:(观众)有些项目有些方向大公司也能做,创业公司也能做。同样的项目创业公司来做的话会有什么样的优势、劣势呢?

A

王小川

大公司人多、钱多、数据多,是优势。以我的经验来说,大公司它若换赛道或者进入新领域的难度是很大的,核心原因就是当有新的产品要出现,怎么定义什么是做好?这对于领导人是挑战。新旧项目两难的境地下,更多时候领导人会内部成立一个小组来做新项目,他来考评结果。但由于他不在一线,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下属员工可能是拿股票、薪水的,甚至有的员工他会把更多重点放在怎么去讨好老板上面,而不是说把这个事儿做好。这样的话,领导人原有的成功经验不能被复制,他在沟通时,下属可能会美化自己的项目做得多么好。这种情况如果不做资本分拆成功的可能性比一个创新的公司人员反而小很多。总体而言,大公司做好新项目的核心是看这个事情对原有的文化怎么产生好的冲击,而不是只看资本层面的决议。

Q8:(观众)如果想创业是不是应该先加入别人的创业团队学习?在大公司呆久了,有时候感觉很难迈出来?

A

沈思

不一定。在我看到一些朋友,就是在大公司里看到一些市场和机会。比如庄莉学姐在蔚来汽车看到自动驾驶相关软件市场,然后自己出来做公司是非常成功的。

刚才师弟说在大公司很敢迈出来。其实我觉得更多的可能是自己从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大公司比较安稳,它的生活节奏跟创业是截然相反的,所以需要自己做好心理准备。此外,还要考虑你的家庭接受程度、经济状况等,看看是否可以迈出去这一步创业了。

A

王小川

我提醒一下,创业本身是失败率非常高的一件事情。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成功的公司,那是因为失败的公司已经看不见了,幸存者偏差。你可以在大公司工作,熟悉行业的需求、逻辑,挖掘行业的不足,再跳出来做,这样效果会好。像zoom的创始人,之前是在思科里工作,负责视频会议,他发现研发管理的落后,在原公司申请资源做不到,就跳出来了。他对原来的行业很熟悉,这是他的优势。如果不熟悉,差别太大,那失败率可能会偏高。包括滴滴,它学到了阿里精髓的东西,成功的关键要素它找到了。

A

沈思

同意小川有关大公司的理解。创业公司完全不需要害怕大公司抢饭碗。大公司的创业创新有天然的劣势。推荐一本书:《柔道战略》,周鸿祎非常推崇。

A

王小川

还有一本书:《创新者的窘境》。

Q9:(观众)我现在在公司负责的其中一块内容是孵化项目,但是我们老板是市场出身,想特别快赚钱,一方面讲技术,一方面又不太肯投入技术。我想请问两位,如何处理好创业项目里技术投入和市场的关系?

A

王小川

一个公司成功,有的是先有技术,再做市场;也有先做市场,再补课技术的。其实是需要形成一个原则,看到底这个公司是市场优先,还是技术优先,公司内部是否能够形成统一的认识,上下一致就会好办很多。

A

沈思

同意。

Q10:(观众)刚才沈思学姐说有的人可能适合创业,有的人可能不适合。我想问一下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应当具备哪些品质或特点,哪些可能是天生的,哪些是可以后期努力培养的,如果缺少一些品质,应当怎么去锻炼或者去克服?

A

王小川

我觉得创业者需要特别有自己的主张和主见,就是主观能动性的东西。如果你只看市场客观的内容,其实都是常识性的东西。创业者它却是反常式的,你要用自己的主观热情、见解,去说服其他人跟随你。你需要有强大的自我、自信、自我驱动,信息收集能力,捕获足够多外部敏感信息构建出一个比较正确的主观见解。

A

沈思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发现我创业那么多年,每年答案都有变化。我只能告诉你哪些人是肯定不适合的。

1.不能客观理性做分析的人,不具备基本判断能力的人

2.过于保守的人

3.无法跟自己互补的人共事的人

如果你还年轻,建议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找一家发展比较快的创业企业去工作,会对将来创业很有帮助。

Q11:(观众)我看到过太多人,把事情想的过于理想。如果大家想创业,至少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源和条件?

A

王小川

第一:你得要想明白为什么我要做这个行业。市场的空间、工作路径的逻辑得有一个完整的链条。这个事情很重要,一方面你真正开展工作了,是会在这里面来验证哪个没做到、如何调整的。第二:我鼓励多跟创业成功的人去交流,经过他们的心理合拍,不代表你一定要取得他们的认同,但他们会提出很多质疑和挑战,来帮助你认清当下的局限。如果他们的质疑你想明白、理解到位、可以解决了,甚至你比他们考虑的更长远、周全了,那可以去做;如果没有,那还是先思考成熟。

A

沈思

我非常建议大家多花一些功夫去了解自己,把自己梳理清楚了,包括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创业。这直接决定了你以后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决定今后的道路。第二,如果你选择的方向没有一手的经验,你一定得去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钻研,去相关公司或者岗位上锻炼。

至于说是不是要积累个人的资源再去创业,其实这跟你选择的方向和项目关系更大,不能一概而论。总体而言,真正成功的人是有共性的,他是一个生活的强者,对自己所做的事业有信念,有真知灼见,这是共性。创业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意想不到的起伏,需要创业者内心强大,顶住压力,坚持不懈,拥有leadership,去影响别人,拥有执行能力,我觉得这些都是起码必备的。

A

王小川

(补充)创业本身不是要去赚大钱的一个心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实现,以及你给世界带来的一些变化和贡献。如果有这样的心态,那么更容易理性地去分析,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走到正确轨道里。如果想着靠创业去发大财,大体上会是失败概率。

Q12:(观众)我想请问一下,我相信您在创业路上遇到过并且解决过很多问题,请问您觉得其中对创业影响最大/或者说你觉得很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然后您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A

沈思

最近回想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埋头做事情,没来得及跳出来审视自己。其实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一个公司的气质、文化、包括它能做成什么样,很多时候都取决于这个公司的CEO。CEO的短板,其实就是公司的短板,如果意识不到,就会阻碍公司的发展。创业过程中,如果你能遇到一些高人,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一些启示,那可能一下子就豁然开朗,知道接下来的方向是怎样,可以怎么去做,这样可以跳级去提升。但是,高人明显是可遇不可求的,遇不到的时候还是要专注地修炼好咱们自身。这是我近期的所想。

“酒创汇”

1

会员申请条件

1.会员须曾/正就读于清华计算机系,认同协会理念并有兴趣参与其中。

2.会员可以是创业企业的创始人、合伙人或者早期参与者;或者目前从事投资相关工作;或者有创业或者投资相关的想法的同学。

3.也非常欢迎对创业或投资比较感兴趣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加入。

2

希望每位酒创汇成员

1.积极参加酒井创业汇活动。

2.在“酒井创业汇会员群”中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或者认真潜水。

3.愿意为酒创汇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量,促进酒创汇发展。

4.欢迎大家互相之间积极交流,有任何需要欢迎主动向酒创汇寻求帮助。

3

会员产生办法:

1.感兴趣并符合条件的系友欢迎联系贵系志愿者:Nemo(WeChat:happyhuyu)或黄耀(WeChat: huangy1006)申请加入(请附个人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入学年份,常驻国家和城市,目前所在的创业/投资公司介绍,个人经历简介)。

2.候选人入群时可以参照以下标准格式发布自己的个人介绍,当然也欢迎个性化的发挥。

本期主持人:夏惠东

(2007级系友,公司“柏木科技”)

信息提炼/排版:张超

清华校友总会计算机系分会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thucs@tsinghua.edu.cn

系友热线:010-62782917 / 62780542

© 版权声明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赞赏 分享
相关推荐